服务员朱颖颖看到有些失神的汪东明,连喊了几声:“先生,先生……”
汪东明这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:“哦,朱小姐,那我把联系方式留给你,你看看能安排的话,提前给我打电话?有可能是要给三个人一起做,还会有其他的服装!”
“哦,三个?”朱颖颖抬眼看了他一下,心想这手工苏绣可不便宜,而且还是绣到定制旗袍上,也不知道这三个人和他什么关系。
尽管心中疑惑,但职业操守还是在的,带着职业化的笑容说道:“可以的,先生,不管您有什么需求,我们都可以满足您!”
汪东明感觉自己不能再在这个店里待了,再待下去,他会忍不住想要打听张蓓的消息了,于是随便买了两件衣服匆匆离去。搞得朱颖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
漫步在吴城这座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城市街头,入眼之处尽是灰蒙蒙、古色古香的建筑,小桥流水潺潺,窄舟长槁悠悠。
汪东明的思绪却早已飘飞,沉浸在对张蓓的深深思念之中。他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,觉得其中似乎存在一些缺陷。只要情绪稍有波动,他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,内心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震动。
与钟月瑶相比,汪东明觉得自己远不如她那般洒脱自在;和翟汐沅相比,自己又缺乏那份气度优雅;甚至连朱子玉的乐观开朗,他也难以企及。
很多时候,汪东明都会暗自思忖,如果自己处于朱子玉那样的境遇,恐怕未必能像她一样坚强。虽说不至于自暴自弃,但恐怕更多的会是萎靡不振吧。
或许正是因为如此,汪东明才能够如此迅速地接受朱子玉。当然,朱子玉那姣好的面容确实让人赏心悦目,但更重要的,或许还是她身上所展现出的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不经意间路过一家临河而建的茶舍。那茶舍的外观独具特色,木质的门窗和青瓦屋顶透露出岁月的痕迹。汪东明被这独特的氛围吸引,毫不犹豫地迈步钻了进去。
进入茶舍,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。汪东明在靠窗的位置坐下,点了一壶茶和一碟花生米,然后悠闲地斜倚在窗边,欣赏着窗外的美景。
窗外,河水悠悠流淌,波光粼粼。河面上,一艘艘乌篷船缓缓驶过,船桨划过水面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这一幕让汪东明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绍兴,那也是一个充满水乡风情的地方,或许也是这般光景吧?
正当他沉浸在对水乡的想象中时,突然间,一阵悠扬的丝竹声传入耳中。他猛地回过神来,扭头望去,只见一老一小正抱着古琴走到茶舍正中央的台子上。
老人身着一袭长衫,面容慈祥;女孩则身穿白色丝质长裙,清新素雅,模样俏皮可爱。他们在台上坐定后,轻轻拨动琴弦,美妙的音符如流水般倾泻而出。
伴随着这丝竹之声,女孩口中唱出了一段吴侬软语的评弹。那婉转的唱腔,细腻的情感,仿佛将汪东明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时代,让他听得如痴如醉。
曲是松松垮垮的怅、慵慵懒懒的绻、落落寂寂的伤;
词是层层叠叠的怨、密密麻麻的念、痴痴迷迷的恋。
听是凄凄惨惨的心,酸酸苦苦的泪,怨怨恨恨的意。
梦是隐隐约约的影、虚虚幻幻的逢、寻寻觅觅的情。
当汪东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时候,他突然意识到对面不知何时已经坐着一个女子。她正面带微笑,眼神温柔地凝视着他,竟然还是他认识的人。
“前姐夫,你听得这么入迷,连我坐下了都没察觉到吗?”施小珍调皮地笑着问道,她的声音清脆悦耳,带着一丝戏谑的口吻。
汪东明有些尴尬地笑了笑,回答道:“嗯,是啊,我刚才走神了,没注意到你。怎么会是你呢?真是太巧了。”他的目光与施小珍交汇,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地交织了一下。
施小珍微微一笑,继续说道:“嗯,确实很巧呢。能在这茫茫人海中再次与你相遇,真的是一种缘分啊,呵呵。”她的笑容如春花绽放,透露出一种纯真和活泼。
汪东明看着施小珍,是他大学初恋女友的双胞胎妹妹,去年在浙东街头偶然相遇过一次。当时两人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,便匆匆分开了,没想到今天竟然会在这里再次碰面。
“你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吴城吗?”施小珍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汪东明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