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也不曾想到,局势的发展会是这般情况。
从五月进入六月,半个多月时间一晃而过,独立军麾下、第八战区麾下,发生了两波较大的变动,明显感觉到持枪兵力的增加。
这不是废话吗,李峰拿到了几万支步枪,又有完整的军工厂提供子弹。
当然是迅速的更换老旧装备,提升部队战斗力,组织训练。
这让第一军、华北方面军、第八师团鬼子感受到一些压力。
压在西北地区的这支部队,正以极快的速度崛起,也正以极强硬的姿态,与之产生对峙。
频频爆发小股战斗,偷袭第一军的据点、炮楼。
活动范围已经从雁北向雁南压进。
攻守之势逆转,现在是独立军麾下各部,占据地形的优势,以高打低,向鬼子各部频频进攻。
小打小闹不足为奇,真正的战斗还是在北部。
苏维帝国与小日子猛攻,双方频繁增兵。
从五月初的交火到六月份增兵,各自增派了飞机、坦克,苏维帝国11坦克旅,第7、第8、第9装甲汽车旅,步兵36师,一个重炮营,几十架战斗机已经就位。
日军除了23师团主力外,也调拨了78架飞机,以及部分战车。
双方都在考虑尽快发起进攻作战,消灭地方的嚣张气焰。
在这个节骨眼上,李峰所在的库伦尤为重要,其手下三个精锐的骑兵师,对阿朱司令的后背很有威胁。
李峰麾下三个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的骑兵师驻扎于此,宛如一柄高悬在阿朱司令背后的利刃。
尽管双方高层表明了态度,称库伦一事不影响大局,可私下里,双方的情报部门都在密切关注着独立军的一举一动。
任谁也不喜欢酣战过程中,后背有一支骑兵部队在那虎视眈眈。
必须想办法将风险下降到最低,稳住独立军的骑兵师,稳住李峰本人。
在没有确定这则变数之前,阿朱司令不同意任何进攻计划,只安排了飞机与日军进行空战,并未发动任何有效的攻势。
当然了,还跟后勤有关系。
作战地点距离铁路点750公里,需要将大量的炮弹、物资运输到一线,才能支撑大规模的进攻。
不然打着打着炮弹没了,那算什么事情?
阿朱司令可是从一开始就准备执行歼灭战,一举打服日军,把这群顽固的畜生打趴下。
向帝国总部申请了约3000载重汽车和1000辆油罐车,用来解决后勤问题,能够支撑打一场歼灭战的所需作战物资。
毕竟交战地点鸟不拉屎,连烧饭用的木头都得靠汽车拉过来。
这就让后勤线显得尤为重要,库伦一事之后,急需加强后勤线的防守。
一旦李峰突击他们的后勤线,必然会导致整个战场失利。
现在已经集结了5.7万余人,裤子都脱了,总不能穿上裤子灰溜溜的撤走吧。
考虑到李峰的威胁,不得不安排新的顾问阿福宁上校出马,前往库伦与李峰谈判,想办法稳住这个莱茵河毕业的家伙。
目前汉斯帝国、苏维帝国的关系还不错,苏维帝国跟统帅部的关系也不错,借这层关系,是否能够拉拢到李峰。
扶持丹增跟扶持李峰,于帝国而言没有任何区别。
都是为了稳住漠北,增加一个缓冲地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