啥?听李蘅这意思,这一个月,不但能打造好十万人的武器,连铠甲都能打造好,这也太神了吧。
李世民说道:“如果是连铠甲在内,李爱卿能保证一个月,供应十万大军的需求吗?”
李蘅点头道:“当然可以!价格我就给陛下算便宜一点。宝剑一把十两银子,轻型铠甲一副五十两银子。总计:六百万两银子。”
“好,就这么定了。”李世民拍板说道
李蘅说道:“不过陛下,这六百万两银子,我不想要钱。我想把它们换成几块地,就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给我?”李世民说道:“但说无妨,想要哪块地你说?”
李蘅笑道:“好,那我要武夷山上的一个山头,还有金陵城的一处地方,还有黄山地区的两块地方。”
李蘅索要的这三处地方,分别是后世大红袍,黄山毛峰,太平猴魁,南京雨花茶的最好的产区。
对于李蘅这个要求,李世民欣然同意,因为他要的这些地方,在大唐时期都不算是什么好地方。
李蘅也很高兴,果然军火生意最赚钱。这些武器不过就是付出几千吨铁而已,就换到了后世四大名茶的产区,真是搜嗨皮!
处理完粮草的事情,李世民继续说道:“现在粮草和武器都没有了问题。但是要组织十五万大军,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现在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,突厥和薛延陀的先头大军十万人,已经到达了定襄、代州一带。并且东突厥和室韦、靺鞨对峙的五万大军,连同这两族的先锋、也即将赶到燕云一带。目前这两地的形势比较危急,大家有什么解决的方法?
朝堂上又开始争吵一片。有人主战,比如尉迟敬德:“陛下臣以为,我们应该主动出击。我们应该趁着两路先锋大军未稳之时,对他们发起攻击,发挥我们以逸待劳的优势,打他们个趁手措手不及,尽量的削弱他们的实力。否则的话,等他们大军都集结完毕,那就更加难对付了。”
也有驻守的一派:“陛下,臣等以为,应该以坚守为主。咱们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作战,历来在草原上都是比较吃亏。这些草原人,来去如风,擅长马上作战,骑兵异常厉害。我们主动出击,跟他们在草原平原上打仗,失去了我们城池的优势,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方所围歼。尉迟将军的建议,现在看来风险太大,臣等不建议。”
此外还有主和的一派。以潘家家族为首,说道:“陛下,臣等以为,今年实在不宜再开战。对方目前还有八十三万大军,咱们就是再动员,也只有四十万大军,敌我悬殊,未战就先败。而且今年,正值我国天灾人祸,江南西道一带大旱,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。国民生活困苦,即便是下半年粮食丰收,这个问题依然是非常的突出。要想一直长期的养着四十万大军,财力物力方面,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。所以臣认为,现在暂时不宜和东突厥开战。我们应该主动派出使者,与对方讲和。可以派出一位公主进行和亲。等让我们休养生息几年,到时候再看。”
三派的人在朝堂上吵成一团,各抒己见,似乎都各有道理。李蘅则在旁边不停地成了点头猫,一个劲的打瞌睡,看的人恨得牙痒痒。
这位尼玛哪是来上朝的,这分明是来睡觉的嘛。然而所有的人也不得不承认,这位李蘅非常的有能耐。轻轻松松的就解决了朝廷的很多问题,很多人倒是想听听他的意见,比如李世民,长孙皇后,长孙无忌...
但是现在,对方又开始装死睡觉了。尤其是长孙皇后看得牙痒痒,起身站起来,让旁边宫女拿了一个毛毯。走到李蘅面前,给他盖在身上,好像皇后娘娘关心臣下一般。趁着旁边没人注意到,小嘴凑到李蘅的耳边,说道:“你这个死人,你再给我装睡。哎呀!我肚子里的孩子又开始闹腾了。应该是坐的久了,她累了。你看看这些大臣们,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。照这样子,吵到今天晚上,都完不了,那肯定是累到我女儿了。”
李蘅现在是真无语了,这女人现在就会这一招,但是这招真的是太管用了。管用的,他每次听到都要吐血。然后立马伸了个懒腰啊:“真舒服!我睡醒了,大家还没讨论出什么结果吗?”
李世民看李蘅终于不在装睡,笑着问道:“诸位爱卿,各抒己见,各有各的道理,这一时间,难以抉择。不知道李爱卿有什么意见?”
李蘅站起来说道:“现在大家有主战、主和、主守三派。我认为这三派说的都对,都有道理。但是又都不对,也都没有道理。”
。
李世民问道:“那李爱卿说说。为什么都有道理,又都没有道理。”
李蘅回答道:“都有道理,是因为大家说的都对,但是却都是片面的,所以又都没有道理。现在的形势,是非常复杂的,并不是一个主战、主和、主守,单方面的,一种形式就能决定的。如果是这么简单,那就不会争论不休了。因为敌人的情况也是复杂的,他们的实力错综复杂,也分成几派。所以,我们不能单纯的用主战、主和、主守这三种单一的方式,去应付他们。而是应该综合运用,对于地方不同的势力,用不同的方法去对付。”
李蘅这话,说的底下群臣们若有所思,有的人开始点头,世民也在认真思考。
李蘅说道:“所以,我们要做的是分而治之。就比如说,突厥军队和薛延陀的联军。这两只军队训练有素,人数又众多,装备精良,又常年在草原上互相作战,经验十足。如果贸然出击,去对付这两只精锐的,为数十万的骑兵军队,还是在草原上。那恕我直言,能够获胜的概率,真的不是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