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设置移动止损,每上涨0.5元上移0.3元。”周远山终于给出新指令,“如果跌破4.65元,立刻清仓,一秒都别犹豫。”陈默如蒙大赦,迅速在交易软件里设置条件单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仿佛在弹奏一曲紧张的协奏曲。完成设置后,他看了眼心率手环:102次/分钟,HRV压力指数115%——红色预警依然亮着,但他感觉呼吸稍微顺畅了些。
午后13:17,奇迹般的反弹开始了。股价像被无形的手托住,从4.68元缓缓爬升,成交量柱开始温和放大,OBV线同步拐头向上。陈默盯着Level-2数据,看见主力资金流向栏的绿色数字不断跳动,累计净流入已达3200万元。当股价突破4.75元时,他听见自己吞咽口水的声音,喉咙里像是塞了团棉花。
“减仓5万股,现在。”周远山的指令来得突然。陈默愣了零点几秒,随即反应过来:这是锁定利润的最佳时机。他迅速点击卖出按钮,在4.8元位置挂出5万股卖单,看着成交记录里的“已成”字样,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——既有落袋为安的轻松,又有踏空的担忧。
持仓界面刷新,担保比例回升至172%,红色预警终于消失。陈默靠在电竞椅上,这才注意到后背的衬衫已经完全湿透,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。他摘下心率手环,腕带上有一道明显的压痕,像是被勒出的伤口。
“感觉如何?”周远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。陈默看着分时图上刚画出的V型曲线,突然想起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,父亲在身后扶着车尾的情景。“像是在走钢丝,”他笑道,声音有些沙哑,“不过...我没掉下去。”
收盘前10分钟,工商银行收于4.85元,陈默的持仓浮盈1.5%。他打开Excel表格,仔细计算当日收益:自有资金30万,融资15万,总市值72.75万,净赚7500元,收益率2.5%。这个数字在单元格里闪烁,像是对他的小小嘉奖。
“记住,杠杆是把双刃剑,”周远山的声音再次响起,“今天你靠OBV和基本面扛住了,但下次可能就没这么幸运。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出68亿,这个数据你居然没看?”陈默猛地抬头,看向北向资金流向的屏幕,绿色的净流出数字像个耳光打在他脸上——他居然漏掉了这个关键指标。
“明天来我办公室,”周远山说,“我们好好聊聊如何整合多维度数据。还有,把你写的操盘日志带上。”陈默答应着,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怀表上——这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,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。他摸了摸表盖,金属的凉意在掌心扩散,让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:“做交易就像做人,要稳得住。”
深夜22:00,操盘室里只剩下陈默一个人。他打开Guardian程序,输入今日交易数据,在策略调整栏里写下:“增加北向资金权重,设置OBV与资金流向背离预警”。窗外的城市夜景璀璨,远处的摩天大楼像插入夜空的玻璃刀,灯光勾勒出它们冷峻的轮廓。
他翻开黑色的操盘日志,钢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:“第一次融资交易让我明白,杠杆放大的不仅是收益,更是人性的弱点。当价格波动时,恐惧与贪婪会化作无形的手,试图扼住你的喉咙。但今天,我学会了用数据当盾牌,用纪律当利剑,在恐慌中寻找理性的锚点。”
写到这里,他停顿了一下,看向屏幕右下角的待办事项:“明日测试20%仓位轮动策略,标的池:银行股、消费股、科技股”。科技股?他想起上周看过的半导体行业研报,国产替代的逻辑很清晰,但波动性也更大。“明天会是更严峻的考验。”他喃喃自语,合上日志时,怀表的滴答声在空旷的操盘室里格外清晰。
陈默站起身,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,突然注意到窗台上的薄荷叶已经蔫了。他摘下领口的枯叶,扔进垃圾桶,从恒温柜里拿出一瓶冰水,仰头灌下。冰凉的液体顺着食道滑进胃里,让他打了个寒颤——这是清醒的感觉。
走出操盘室时,电梯间的镜面映出他略显苍白的脸。他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,试图露出一个微笑,却只扯出一个疲惫的表情。电梯下行的过程中,他闭上眼睛,脑海里回放着今天的每一个细节:开盘时的果断买入,跌破预警线时的犹豫,决定坚守时的挣扎,反弹时的果断减仓。这些画面像电影胶片般在脑海里转动,每一帧都刻着深刻的教训。
“明天,”他轻声对自己说,“明天要更冷静,更全面。”电梯门打开的瞬间,夜风裹挟着都市的喧嚣扑面而来,他深吸一口气,走进夜色中。远处的霓虹灯下,金融大厦的外墙上,“稳健前行”四个大字在闪烁——这是这座城市对所有交易者的警示,也是期许。
陈默摸了摸口袋里的怀表,转身走向停车场。明天,又是新的战场。而他知道,在这个充满杠杆的世界里,真正的成长,永远始于每一次与恐惧的正面交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