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是否难以改变?
攻下寿春后,周瑜建议孙策借屯兵柴桑,顺势拿下江夏,再图荆州,彻底打通北上攻伐之路。
江夏太守黄祖的部属曾射杀孙坚,与孙策有杀父之仇,不止孙策当然应喏,江东老将程普、黄盖等人也是激情响应,立时准备坚船利箭,挥兵攻入夏口。
在夏口对战中,周瑜收服了甘宁。
此人在史书上最终就是东吴大将,如今正与黄祖有嫌隙,周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剖析天下大事,将甘宁连带夏口一起收入麾下。
夏口虽得,但江夏毕竟背靠荆州,实力雄厚,一时难以攻克。
正在与黄祖对峙之际,刘备、诸葛亮来了。
对这个《三国演义》中极力渲染的对手,周瑜本就有着三分好奇,加之刘备近日各种不同于书中的操作,这份好奇已涨至七分。
孙策在夏口设宴,招待刘备一行人。
诸葛亮比周瑜还要小六岁,容貌俊美,意气风发,刘备对他言听计从,敬重至极,丝毫没有因他年少而有怠慢之意,反而带着几分长者的宠爱。
周瑜与诸葛亮各自试探,最终达成了一份貌合神离的盟约,暂时退出江夏。
回兵路上,甘宁谈笑时提起诸葛亮曾派人打听过他。
周瑜面上大笑,夸赞甘宁名动四方,心下却萌生一个念头:诸葛亮只怕也知道很多事情。
这一年,刘备兵不血刃夺下了荆州,历史轨道开始偏移,周瑜对之前的念头更加确信了。
曹操北征乌桓之际,孙策再次挥师北上,却突然病重。
这一病来势汹汹,请了多少神医都探查不出病症,周瑜只得护送他回守江东。
回到吴郡,孙策已陷入昏迷不醒。
大乔眼圈红红迎了出来,去年她已由两位吴夫人做主,成为孙策的继室。
此时见到孙策昏昏沉沉的消瘦模样,大乔珠泪儿成串落下,哭得说不出话来。
湘云扶着小吴夫人站在廊下,衣衫松阔,仍难以掩饰高高隆起的腹部,十岁的孙小妹依偎在她身侧。
分别半年,她已有了七个多月的身孕。
虽然之前书信中已得知了消息,见到妻子这般模样,周瑜还是一怔。
他快步走上前,向小吴夫人行礼。
小吴夫人含泪道:“快,将伯符送到屋里去!好好的孩子,怎么半年不见就成了这般模样?”
湘云软语安慰着,扶她跟着擡孙策的软榻进了里屋。
许是心下哀伤,过门槛时脚下绊了一下,湘云一个趔趄,险些摔倒。
周瑜本是跟在孙策的软榻后面,仿佛心有灵犀般,回身揽住了妻子的后腰:
“小心!”
夫妻俩对视一眼,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担忧。
因忧心儿子之病,大吴夫人也病倒了,有气无力地靠在榻上,见到孙策被擡进来,强撑着站起来。
湘云忙过去扶她。
擡孙策的家仆在大吴夫人面前停住,这些日子水米难进,孙策本来威武雄壮的身躯瘦得可怕,颧骨高高耸起,眼窝深陷,双目紧闭,唯有鼻翼间的起伏显示他还是个活人。
大吴夫人只看得一眼,哀叫一声,险些跌倒在地,湘云与孙小妹一左一右扶住她。
小吴夫人急道:“快将伯符擡到内屋去!”
家仆领命擡着孙策进屋,周瑜俯身将孙策抱到床去,大乔拉过软枕、被褥。
收拾妥当,周瑜出来拜见两位吴夫人。
大吴夫人已回过一口气来,靠在榻上问道:“伯符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周瑜简单说了病发情况,又道:“自夏口回来路上,已请了五位大夫会诊,皆未诊出病因,只是昏迷不醒,偶尔会醒来一会儿,吃得下一碗人参粥。”
小吴夫人忙道:“快,将府里的好人参都找出来,小厨房从白天到黑夜炖上人参粥,以备随时取用。”
大吴夫人手拍床头,哭道:“若当年没有驱逐老神仙,此时我儿必有救矣,偏这孽障当年不听我的话,一定要将老神仙赶出江东!”
湘云道:“母亲切莫伤心,女儿已遣人去寻找神医华佗行踪,听说在荆州一带已有他的消息,不日便能请来给大哥看病了。”
大吴夫人摇头:“凡医无用,还是得请神仙才好!”
她眼中含泪,看向小吴夫人,这一对姐妹心神相通,小吴夫人握住她手道:“我会再派人去请老神仙的!”
她们口中的老神仙就是于吉,当年于吉被吴会之地的人称为“老神仙”,人人供奉,孙策恼他扰了自己的统治,本要杀之,被周瑜劝住了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孙策诛杀于吉后,病势加重,不日便英年早逝,湘云担忧两者之间有关联,请周瑜劝孙策改将于吉驱逐出江东。
孙策的病非一日可救,众人伤感半日,大吴夫人心情平静下来,向周瑜道:“你带云儿先回去吧,她有了身子,这几日跟我熬着,也瘦了许多。”
夫妻俩拜别两位吴夫人,又去看了大乔,安慰一回,才携手回家。
周瑜扶着妻子上了马车,见她坐下时先得扶住后腰,行动间笨重了许多,心疼不已:“累吗?”
湘云微微摇头,低声道:“会不会是大哥的天命到了,人力无法更改?”
孙策昏迷不醒这些日子,周瑜也想过这个可能。
史书上,孙策逝于建安五年,因护卫得当,这两年又着力于安抚民心。许贡门客刺杀一事被及时化解,孙策已多活了两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