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濛是文化部门的老大,这段时间却为了余切给对岸回信的事情忙上忙下,很是操心,搞得跟余切的贴身秘书一样。
把余切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。
他请余切坐上单位的公车,随即激动道:
“你已经有好久没回过家,我知道!所以你回家之后,我一直没有打电话烦你,但我们现在说到的关乎于许多人能不能回家。”
余切当即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了!
两岸的破冰之旅,是以开放老兵探亲为起始点的,然后才开始有其他交流。王祖仙、林清霞这些宝岛来的女明星都是通过探亲来的内地,也都是在这一时期。果然,王濛道:“我简单说一下你不在首都的日子里,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。”
“首先是你的在对面继续传播,那边已经允许阅读,推荐阅读,我听说,中层以上的圈子,还会特地组织来看。”
“第二是桂省制片厂有个反映果党抗日的片子《台儿庄战役》,这个片子拿去港地展览后很受欢迎,然后就有几个人亲自找到新化社在港地的分处,索要电影的拷贝,他们说明了自己的身份。”
余切问:“咱们给了吗?”
“当然给了。”
这时候,王濛旁边那几个干部模样的同志就解释道:“我们猜测,他们之所以公开索要,应该是上一次购买《潜伏》闹出了大笑话,也就不藏着掖着了,我们觉得,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。”
最后,王濛说:“第三个是我们已经准备组织一批人,随时准备进行交流,你当然是重中之重,这次就是特地向你说明这个事情。”
好家伙,我成带头人了。
等等,《台儿庄》这个片子,不是四五月份才去港地上映的吗?
内地上映的时间还要晚一些!
余切问王濛这是怎么一回事,王濛笑道:“《台儿庄》去年就拍完了,本来是个很受争议的片子,所以才先拿去港地试映。但是你的写之后,大家觉得正面展现果军抗日也并无不可,这个电影就加快上映了。”
这电影岂止是正面展现啊。饰演运输大队长的演员可是个大帅哥,说话铿锵有力,片中有一幕是运输大队长顶着日本人盘旋的飞机发出演讲,讲台底下的军队人人同仇敌忾,慷慨激昂——而历史纪录片中,这些人的精气神却是有些萎靡的,因为大队长的口音十分难懂,大家在太阳底下生生站了好几个小时。
这时候,王濛旁边的同志又解释道:“现在的情况是,《潜伏》成了那边的精英和高层必看的,而《台儿庄》被拿来给大众看,你们都很受欢迎。”
余切当时就猜测,恐怕进行交流的这一波人中,搞不好有《台儿庄》的演员和导演们,果然如此。
车到了文化部门当时的大楼。《台儿庄》的演员们见到王濛,通通都神情严肃,身体绷得笔直。王濛倒是摆摆手道:“不要太客气……这个是余切!”
演员们又向余切行注目礼,余切只好拱了拱手。
此时电影局归文化部门管,而文化部门的老大就是王濛。不仅如此,各大制片厂和电影局的关键职位,也往往是作家背景的人来担任,这使得作家对电影圈有空前绝后的影响力。
文化部门在沙滩街的某处办公楼内,西半边归文化部门,东半边是红旗杂志社,这俩占了主楼。后边儿有一排平房是干部和单位人员的办公室,再里面有个203大院,住的全是文化部门的单位人员。
然后,电影局、电影科研所、录音录像所……这些机关就通通挤在203大院里面。可以看得出它们现在的地位不高。
又等了一会儿,全部人到齐了,王濛秘书替他关上门,王濛道:
“这是机密消息,我们可能在几个月内作为代表去交流……”话还没说完,《台儿庄》那一拨人已经快傻眼了!王濛只好顿了顿,让大家接受这一消息,然后才道:
“至于交流的地方在哪里呢?有可能是我们这里,有可能是他们那里,或者是其他比较好的地区。”
随后,王濛开始讲一些注意事项,再三强调不能留在当地,要全须全尾的回来。“前两年京城人艺的话剧团,到日本东京巡演《茶馆》,回国前普遍出现抱怨、沮丧的情绪,为了买家电和二手大衣,差点误机。大家不要辜负祖国和人民对你的期待。”
之后,又是其他人来做培训。彼时对宝岛真是一无所知,除了教科书上胡扯的一些老掉牙的东西。余切等这些人说完了,忽然道:“你把我安排到哪里去?谁和我一起去?”
“爱荷华大学,流沙河还有其他人。”
妈的,又是爱荷华大学。
流沙河是最早介绍宝岛诗人的大陆总编,他自然要有个名额,但这个爱荷华大学,却不知道王濛为什么非得去。
似乎王濛历史上也真去过,不仅是他,管谟业等人也去过。聂华令和他的白人老公把这个写作交流做成了个招牌!
“你觉得不妥?”王濛感觉到了。
余切说:“我有办法被学术邀请去美国,但不能是这个爱荷华大学,不能是聂华令那个交流计划。我看过聂华令的文章,发现她是个无政府主义者,专门喊那些有抵触情绪的人来发泄怨气……另外,这个场合也应当正规一点,你的意思是交流的时间和地点由别人来决定,万一不是交流,是给你使绊呢?”
“或者,聂华令专门招了几个使绊的呢?这么搞变数太多,牵扯到的人太多。”
还有至关重要的:流沙河本人是一个有点“愚”的滥好人。人家说什么他信什么,万一被忽悠着写一些什么就麻烦了。
王濛给说懵逼了,他觉得余切的理由有点勉强,就像是非常敌视别人一样。但余切在大事上从没犯过错,他暂时把这事儿记在心里面,后面找了人来问。这一问让他挺吃惊:聂华令是个从大陆逃去宝岛的二代,然而,她搞的这个组织,居然连宝岛那边也并不待见它。
卧槽,你特么的到底是什么成分?
苏联有一批怀念苏俄的作家被聂华令请去写文章——自然不会是什么好话。拉丁美洲也有作家被叫去,也写了抨击当局的……该交流计划似乎在专门煽风点火,却唯独没有组织过任何反对漂亮国的作家,原因很简单,这个交流计划的钱是学校和基金会出的。